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冷制热装置,它包括散热器、风机、半导体片以及散热板,散热板与半导体片的背面相抵,半导体片的正面与散热器的后部相抵,散热板裸露于中间臂的内侧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半导体片制冷或制热,散热板与用户的身体接触,散热板将半导体片所产生的热量或冷量传递给用户的身体,从而实现为人体升温或降温,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体积小、质量轻、制冷制热效率高。
公开号:CN214333099U
申请号:CN202120273108.3U
申请日:2021-01-30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周洪章
申请人:Guangdong Guanghe Zhilian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F25B21-02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制冷器件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冷制热装置。
[n0002] 现有的热电冷热模块的结构不合理,导致体积大、结构不紧凑、制冷制热效率低。因此现有的热电冷热模块的结构需要做进一步改进。
[n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制冷制热效率高的制冷制热装置。
[n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n0005] 一种制冷制热装置,包括散热器、风机、半导体片以及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与半导体片的背面相抵,所述半导体片的正面与散热器的后部相抵,所述风机设于散热器的前部。当本实用新型半导体片的背面制冷时,半导体片的背面所产生的冷量由散热板传导,半导体片的正面所产生的热量由散热器传导,风机加速气流流动,使得散热器的散热更快,相反,当本实用新型半导体片的背面制热时,风机也得使得散热器的换热效率提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制冷制热效率更高。
[n0006]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以下进一步改进。
[n0007] 所述散热器和半导体片上分别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散热器和半导体片的温度,从而有利于向人体的提供最适宜的温度。
[n0008] 所述散热器上设有安装槽和进风分隔盖,所述进风分隔盖设于安装槽内,所述风机设于进风分隔盖内,所述进风分隔盖上设有进风口,所述散热器的前部设有多片散热翅片,所述相邻的两片散热翅片之间为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连通安装槽和出风口。 因此风机从进风分隔盖吸入冷风,冷风通过安装槽进入到多条散热通道内,冷风与散热翅片进行换热,冷风带走散热翅片的热量,然后从散热通道的前部排出,最终从出风口排出。
[n0009] 所述多条散热通道的两端和后部封闭,所述散热通道的前部敞开,以在散热通道的前部形成出风口,所述安装槽垂直贯穿多条散热通道。
[n00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n0011] (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半导体片制冷或制热,散热板与用户的身体接触,散热板将半导体片所产生的热量或冷量传递给用户的身体,从而实现为人体升温或降温,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体积小、质量轻、制冷制热效率高。
[n0012]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空调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n0013] 图2是图1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n0014]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空调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n0015] 图4是图3中A-A处的剖视图。
[n0016] 图5是图3中B-B处的剖视图。
[n0017]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制冷制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n0018] 图7是图6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n0019]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铰接件与第四铰接件的连接示意图。
[n0020] 图9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空调实施例一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n0021]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空调实施例一的整体分解示意图。
[n0022]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空调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n0023]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n0024] 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10所示,一种便携式空调,包括呈C形的空调本体1,所述空调本体的两端之间存在大小可调节的穿戴开口37,所述制冷制热装置5、电池7、电路板8以及通风口33,所述制冷制热装置5包括散热器51、风机6、半导体片52以及散热板53,所述散热板53与半导体片52的背面相抵,所述半导体片的正面与散热器51的后部相抵,所述风机6设于散热器51的前部,所述散热板裸露于空调本体的内侧面上。
[n0025]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具体的技术方案。
[n0026] 所述空调本体1的中部设有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当然,本实用新型在也可以仅在空调本体的两侧设置制冷制热装置,同样,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你的制冷制热效率,本实用新型在也可以在空调本体的中部和两侧同时设置制冷制热装置。
[n0027] 所述通风口33设于空调本体的外侧面,因此,风机通过通风口33向外排风,风不会吹到人体,从而避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舒适度。
[n0028] 所述散热板的外表面的形状与空调本体的内侧面形状相匹配。所述空调本体的内侧面上对应散热板设有让位开孔341,所述散热板设于让位开孔341上。
[n0029]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具体的技术方案。
[n0030] 所述空调本体1具体包括中间臂3、左侧夹臂2和右侧夹臂4,所述左侧夹臂2的外单和右侧夹臂4外端分别转动连接于中间臂3的两端,所左侧夹臂2和右侧夹臂4之间存在所述穿戴开口37, 所述制冷制热装置5设于中间臂3上,所述电池7设于左侧夹臂2内,所述电路板8设于右侧夹臂4内,所述中间臂3对应制冷制热装置5设有通风口33。
[n0031] 所述中间臂3是由中间内壳体34和中间外壳体35相向合拢构成。
[n0032] 所述左侧夹臂2是由左内壳体21和左外壳体22相向合拢构成。
[n0033] 所述右侧夹臂4是由右内壳体41和右外壳体42相向合拢构成。
[n0034] 所述散热板53裸露于中间臂3的内侧面上。
[n0035] 所述通风口33设于中间臂3的外侧面。所述通风口33上设有通风格栅331。
[n0036] 所述散热器51和半导体片52上分别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54和第二温度传感器55。
[n0037] 所述电路板通过电线36分别与电池7、半导体片52、风机6、第一温度传感器54和第二温度传感器55电性连接。
[n0038] 所述空调本体1上设有充电孔11、开关按键12以及工作指示灯13。
[n0039] 所述散热器51上设有安装槽56和进风分隔盖57,所述进风分隔盖57设于安装槽56内,所述风机6设于进风分隔盖57内,所述进风分隔盖57上设有进风口32,所述散热器51的前部沿水平方向设有多片散热翅片59和出风口31,所述相邻的两片散热翅片59之间为散热通道510,所述散热通道510连通安装槽56和和出风口31。所述出风口31和进风口32分别与通风口33连通。
[n0040] 所述多条散热通道510的两端和后部封闭,所述散热通道510的前部敞开,以在散热通道510的前部形成出风口31,所述安装槽垂直贯穿多条散热通道510。
[n0041]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详细的技术方案。
[n0042] 所述左侧夹臂2与中间臂3的转动连接处设有第一软性外壳81、第一铰接件82、第二铰接件83和第一扭簧84,所述第一铰接件82和第二铰接件83位于第一软性外壳81内,第一铰接件82和第二铰接件83分别与中间臂3与左侧夹臂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铰接件82与第二铰接件83铰接,所述第一扭簧84的一端抵靠在第一铰接件82上,所述第一扭簧84的另一端抵靠在第二铰接件83上,所述右侧夹臂4与中间臂3的转动连接处设有第二软性外壳85、第三铰接件86、第四铰接件87和第二扭簧88,第三铰接件86和第四铰接件87分别与中间臂3与左侧夹臂2固定连接,所述第三铰接件86和第四铰接件87位于第二软性外壳85内,所述第三铰接件86与第四铰接件87铰接,所述第二扭簧88的一端抵靠在第三铰接件86上,所述第二扭簧88的另一端抵靠在第四铰接件87上。
[n0043] 所述第一铰接件82、第二铰接件83、第三铰接件86和第四铰接件87上设有穿线孔89,所述电线36穿过穿线孔89。
[n004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n0045] 当用户身处寒冷的冬季,想要戴上本实用新型空调制热取暖时,用户先按压开关按键,工作指示灯显示红色,本实用新型空调进入制热模式,半导体片52和风机一起启动,半导体片52的内端面开始制热,半导体片52的外端面开始制冷,然后用户往外转动左、右侧夹臂,以使得左、右侧夹臂之间的穿戴开口37变大,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被压变形,然后用户将空调本体卡入用户的脖颈处,并使得散热板抵靠在用户的脖子上,然后用户松开左、右侧夹臂,第一扭簧和第二扭簧恢复弹性形变,左、右侧夹臂夹住用户的脖子,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空调本体挂在人体上,半导体片52的热量通过散热板传递给人体,从而实现为人体制热供暖。所述散热器和风机将半导体片52的外端面产生的冷量排向大气环境。
[n0046] 相反,当用户身处炎热的夏季,想要戴上本实用新型空调制冷降温时,用户先按压开关按键,工作指示灯显示绿色,本实用新型空调进入制冷模式,半导体片52和风机一起启动,半导体片52的内端面开始制冷,半导体片52的外端面开始制热,用户按照上述的方式,将本实用新型空调穿戴在用户的脖颈上,并使散热板抵靠在用户的脖子上,半导体片52的冷量通过散热板53传递给人体,从而实现为人体制冷降温。所述散热器51和风机6将半导体片52的外端面产生的热量排向大气环境。
[n0047] 实施例二,如图11所示,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实施方式相似,唯一的不同点在于:所述空调本体1上设有第一按摩电极9、第二按摩电极10、第一按键14和第二按键15,第一按摩电极9和第二按摩电极10分别与电路板电性连接,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按摩电极9和第二按摩电极10设于中间臂3上,第一按摩电极9和第二按摩电极10分别位于散热板53的左、右两侧。
[n0048] 当本实用新型启动按摩功能时,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板对第一按摩电极9和第二按摩电极10通电,且第一按摩电极9和第二按摩电极10抵靠在用户的脖子上,从而形成一电路回路,然后电路板提供脉冲变化的微电流给上述电路回路,所述第一按键14和第二按键15用于控制脉冲电流的大小,用户通过第一按键14和第二按键15自行调节脉冲电流的大小。人体在微电流的作用下,微电流促动皮肤神经,引起皮肤肌肉抽蓄,肌肉收缩活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按摩效果。
权利要求:
Claims (5)
[0001] 1.一种制冷制热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散热器、风机、半导体片以及散热板,所述风机设于散热器的前部,所述半导体片的正面与散热器的后部相抵,所述散热板与半导体片的背面相抵。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散热器和半导体片上分别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散热器上设有安装槽和进风分隔盖,所述进风分隔盖设于安装槽内,所述风机设于进风分隔盖内,所述进风分隔盖上设有进风口。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散热器的前部设有多片散热翅片和出风口,所述相邻的两片散热翅片之间为散热通道,所述散热通道连通安装槽和出风口。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制冷制热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多条散热通道的两端和后部封闭,所述散热通道的前部敞开,以在散热通道的前部形成出风口,所述安装槽垂直贯穿多条散热通道。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US6823678B1|2004-11-30|Air conditioner system for flexible material-based devices
JP3093599U|2003-05-16|電気器具
CN214333099U|2021-10-01|一种制冷制热装置
CN112682885A|2021-04-20|一种便携式空调
CN212899063U|2021-04-06|挂脖风扇
CN207802671U|2018-08-31|散热模块和家用电器
KR20040080688A|2004-09-20|냉온 소자를 이용한 수냉식 냉온풍시스템
CN110893133A|2020-03-20|一种便于携带的半导体颈部快速降温装置
CN212536132U|2021-02-12|一种脖戴风扇
CN212488546U|2021-02-09|一种具有散热排湿功能的服装
CN213424830U|2021-06-11|一种具有散热机构的电容装置
CN212787498U|2021-03-26|一种控温设备及控温服
CN213901307U|2021-08-06|手持风扇
CN214757582U|2021-11-16|一种双冷却通道的脱毛仪
CN213788760U|2021-07-27|具有冰感机制的负压按摩装置及其按摩棒
CN214371062U|2021-10-08|一种挂脖冷暖仪
CN212378163U|2021-01-19|用于人体调节的温度调节器、温度调节服及抽气降温服
CN211953448U|2020-11-17|一种一体式全自动冷冻干燥机
CN211975470U|2020-11-20|一种冷暖风扇
CN210638292U|2020-05-29|一种立体进风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
CN214404053U|2021-10-15|挂脖风扇
CN212085467U|2020-12-04|一种指挥平台用配电柜
CN214742262U|2021-11-16|挂脖调温装置
CN212673549U|2021-03-09|一种制冷组件及挂脖式制冷风扇
CN211633838U|2020-10-09|一种便于携带的半导体颈部快速降温装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273108.3U|CN214333099U|2021-01-30|2021-01-30|一种制冷制热装置|CN202120273108.3U| CN214333099U|2021-01-30|2021-01-30|一种制冷制热装置|
[返回顶部]